摘要:“苍山不墨千秋画,洱海无弦万古琴。”近日,据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长鲁旭俊介绍,今年7月1日—10日,大理州接待游客超过230万人次,旅游业复苏势头强劲。大理周城民众欢度火把节(7月23日摄)。新华网 刘东 摄这个数据只是云南通过“旅游革命”“...
“苍山不墨千秋画,洱海无弦万古琴。”近日,据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长鲁旭俊介绍,今年7月1日—10日,大理州接待游客超过230万人次,旅游业复苏势头强劲。
大理周城民众欢度火把节(7月23日摄)。新华网 刘东 摄
这个数据只是云南通过“旅游革命”“旅游+”力促云南省旅游复苏的一个缩影。今年7月以来,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、行程码“摘星”及暑期旅游季的来临,进入云南的游客暴增。
据了解,今年上半年云南省旅游业投资增长50.7%,接待游客人次、旅游总收入分别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9.8%、75.5%,大理、丽江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重现昔日游人如织的景象。
游客在位于玉龙雪山脚下的蓝月谷游览(6月26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
在丽江市玉龙雪山风景区入口处,游客又排起了久违的长队;在大理洱海边,网红“打卡”地挤满了等待拍照的游客;在弥勒东风韵景区,游客白天可以品尝刚采摘下的葡萄,晚上可在湖水边观看话剧;在昆明滇池边,各地游客可以一览高原明珠的风采;在西双版纳,告庄西双景、野象谷等景区游客增多,酒店、客栈频频“满房”。
6月,丽江市接待游客量达到310.09万人次,环比暴涨51.8%;旅游总收入50.13亿元,环比增长51.8%,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64%和48%。
7月以来,西双版纳机场旅客吞吐量日均超过1.5万人次,航班量日均59班,呈现大幅增长态势;今年上半年,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67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275.1亿元; 保山市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669.65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225.87亿元,特别是进入七月份后,腾冲火山热海、和顺古镇等重点景区每日接待游客数较去年同期均增长500%以上。
昆明市大观公园内荷花陆续盛开(摄于6月26日)。新华网发(郑益 摄)
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,芒市至广州、上海等地航线恢复,单日最高航班恢复到54架次,旅客吞吐量接近5000人次。7月1日至16日,德宏州共接待游客91.05万人次。
腾云文旅大数据显示,6月—7月上旬,云南日均航空入滇人数同比分别暴涨92.97%和67.46%;特别是6月,通过航空入滇人数环比大幅上涨80.13%,达到104.54万人。
今年以来,云南为旅游复苏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。云南在全国率先出台纾困帮扶措施13条、支持旅游业恢复发展措施20条、优化营商环境措施27条。今年1月1日至11月20日期间,对招徕省外入滇过夜游客数1000人以上的省内组团旅行社及省外旅行社驻滇分支机构,按照每接待1名游客5元的标准进行奖励;4月1日起,政府向来滇、在滇游客发放文旅消费券2亿元、自驾游加油券1亿元;5月1日起,对云南省70余家A级旅游景区进行门票减免额度50%的补贴。
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背景下,把旅游业作为万亿级支柱产业打造的云南,在这个夏天旅游产业正在回暖复苏并呈现出全新态势。
游客泛舟湖上,开启泼水模式(7月17日摄)。新华网发(杨景浩 摄)
事实上,云南举全省之力为旅游复苏做了充分准备。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德聪介绍,为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,云南高标准打造长达3200公里的“8字形”大滇西旅游环线,成功创建9个5A级旅游景区、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、5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,6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。康养度假、户外运动、研学旅行、自驾露营等新业态产品不断涌现,“吃住行游购娱”旅游产业链不断完善,云南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吸引力日益增强。
近年来,云南“旅游革命”“旅游+”经常被媒体提及。“旅游革命”不断整治令人头疼的“不合理低价”等行为,创新实施游客购物“30天无理由退货”等机制。遍布云南省旅游景区、车站、机场的123个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与130个退货服务点构成云南旅游新的诚信体系。数据显示,云南“30天无理由退货”游客满意率达99.9%。
大理古城南门(资料图)。新华网发(王泽航 摄)
云南还在全国率先推出“一部手机游云南”智慧旅游平台,目前,“游云南”已经为公众提供服务超过2亿次。
今年年初,云南提出2022年旅游业核心数据要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,即游客量8.07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11035.2亿元。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,今年前5月云南接待游客量、旅游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85.5%和73%。
在旅游回暖和强势复苏的背后,则是云南加快旅游产业升级、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信心。早在2020年8月,云南省政府出台的《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》即将旅游文化业纳入万亿级支柱产业进行打造。按照要求,2025年云南旅游文化业总收入要达到2万亿元,2030年达到3.5万亿元,占GDP比重达到12%。
白云环抱下的哈尼梯田(资料图)。新华网 冯雨钐 摄
两年前,云南就提出了“丰富旅游新内涵、培育旅游新业态、形成旅游新优势”三大重点任务,并着力在智慧旅游、全域旅游、新业态培育、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。
今年上半年云南旅游迅速复苏,也与云南利用自身优势创新旅游产品密切相关。进入7月以来,云南仍以凉爽的天气成为避暑客流的目的地。在7月14日公布的《2022年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》中,昆明以94.21分排名第一,云南跻身前10名的州市还有大理、丽江和保山三地。
湿地黄昏美如画(资料图)。新华网发(孙文来 摄)
凉爽的气候优势正成为云南发展康养旅游的巨大优势。在去年12月31日公布的《2021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》中,昆明、丽江和大理分列“生态环境”榜的第一、第六和第十二名。在云南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打造世界一流“健康生活目的地”成为云南未来发展的“三张牌”之一。云南将以大滇西旅游环线、澜沧江沿线休闲旅游示范区、昆玉红旅游文化、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带为支撑,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。
按照云南省委、省政府《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》要求,到2035年,云南将建设成为全国旅游文化业发展领先省份、世界旅游文化重要目的地。
这个夏天,彩云之南正快速前行,开创美好未来。(新华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