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图为次仁央宗与牦牛 刘冉阳 摄中新网香格里拉12月22日电 题:香格里拉一户传统牧民的冬天作者陈静冬至,44岁的次仁央宗独自一人在海拔超过3700米的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尼汝村崩格拉牧场,照顾80余头牦牛、10多匹骡马以及其他家畜,与它们...
图为次仁央宗与牦牛 刘冉阳 摄
中新网香格里拉12月22日电 题:香格里拉一户传统牧民的冬天
作者陈静
冬至,44岁的次仁央宗独自一人在海拔超过3700米的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尼汝村崩格拉牧场,照顾80余头牦牛、10多匹骡马以及其他家畜,与它们共同迎接寒冬的到来。
共有127户640多人的尼汝村是个半农半牧的传统藏族村庄,大部分家庭选择一人在村子里耕种庄稼,一人在牧场照顾牛羊。央宗和丈夫丹增培楚也延续了这一传统,分别管理牧场和家里的田地。作为自家牧场的第五代继承人,他们通过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安身立命,养育了一双儿女小央宗和扎西。
冬季是牧场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。央宗说,冬天草木枯黄、牦牛掉膘、骡马变瘦,在寒风簌簌的高山,她每天都要背着饲料去喂牦牛,担心它们生病或跌下山崖。而在夏季新沾牧场,她可以在凉爽的早晨挤牦牛奶、在肥美的草地放牧,牛羊、骡马壮硕健康,不必担心太多。
图为丹增培楚 刘冉阳 摄
与上一代人相比,牧场生活现代了许多。邻里联系用对讲机、水电和太阳能让牧场多了不少电器、找牛马时甚至还有无人机……简单自由、景色壮美的牧场让走出去的孩子无限怀念。因此,央宗一有空就用手机拍下连绵的群山、林间的溪流、成群的牛羊,到有信号的地方便传给在北京工作的二哥,以解哥哥思乡之情。当然,她还会把照片发到自己的朋友圈,向外界展示牧场的天地。
不过,令都市人羡慕不已的田园牧歌,并不意味着生活充满诗意。培楚说,藏族家庭中老大一般不外出,要留在家里“当家”,即继承父母的财产、为父母养老。由于家里人手不足,身为大儿子的培楚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,回到牧场放牧。央宗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孩也没有读过书,这成为她一生的遗憾。
现在尼汝村的孩子能享受“9+3”(义务教育9年、高中3年)免费教育,培楚和央宗希望两个孩子好好读书,但年轻人总有自己的想法。
图为央宗在山坡上赶牦牛 刘冉阳 摄
小央宗初中毕业就步入社会,她认为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更适合自己。如今成了家,丈夫在香格里拉上班,她负责照顾刚满一岁的女儿。17岁的弟弟扎西正在上高中,目前还没有想回村“当家”的意愿。
作为一家之主的培楚很矛盾,他既希望两个孩子通过读书拥有更好的生活,又难以接受代代相传的牧场就此无人继承。近几年,尼汝村因无人继承转卖牧场的家庭越来越多,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。在培楚这一代人眼中丰饶、平静的牧场,对下一代意味着寂寞和艰辛。
不过,传统的牧场生活正悄然发生着许多改变。近年来,尼汝这个古老的藏族村落在全国“驴友”圈中受到追捧,尼汝-亚丁徒步路线吸引无数游客。村里陆续开了好几家民宿客栈,培楚会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做向导,带领游客徒步、露营,为家庭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。
从尼汝村徒步到亚丁需要5至6天,培楚家的新沾牧场是必经之路。由于缺少基础设施,他在自家木屋不远处新盖了一间小木屋,命名为“丹增培楚之家”,为游客提供一方避雨御寒的小天地。只是牧场至今不通公路、没有信号,游客上山存在安全隐患,近年来尼汝村森林保护成效显著,没有公路给森林防火也带来一定困难。
因此,培楚希望尼汝村的主要牧场能通公路、通手机信号,不仅可以方便村民和游客通行,还能降低运输成本提升牛羊价格。更重要的是,牧场不再是与外界隔绝、难以抵达的地方。
未来如果小央宗和扎西都不愿继承牧场,培楚和央宗计划60岁“退休”,将新沾牧场转卖,告别放牧生活。不过着眼当下,他计划2023年开春在南宝牧场建一座接待游客的小木屋,即便将来“退休”,也能增加一份收入。
今年冬天,培楚和央宗心里有着别样的期待: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,小央宗的婚礼似乎可以在明年春节后补办,他希望年底前牛羊能卖个好价钱,他的新木屋开春后能顺利盖好,往后日子越过越好。
是的,春天,希望这户传统牧民人家每个小小的心愿都会慢慢实现。(完)